“12·20”特别重大滑坡事故发生后,光明新区认真吸取教训,举一反三,扎实整改,全面加强城市管理治理,积极构建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积极探索危险化学品企业和重大危险源监管模式。即“摸清家底、科学辨识、分类监管、一企一策”。一是在摸清家底和科学辨识危险源的基础上,建立责任 链条,在链条的每一个环节中明确责任单位、责任岗位,定岗定责。如政府对危险化学品企业的监管,规定了社区巡查、办事处督查、新区执法监察三级工作内容, 职责清晰明确;企业主体责任规定了企业自查自纠、明确专人负责,定期上报隐患整改情况。二是针对不同危险源,采取不同监管措施,实行“一企一策”。对重大 危险源企业,按照责任链条加强安全监管;对能通过降低储量,控制风险的企业,按照危化企业加强监管;对不符合规定和安全规划的企业,制定搬迁方案,予以搬 迁。
全面开展余泥渣土受纳场及渣土点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该区成立了余泥渣土受纳场安全隐患整治专责小组,工作中,光明新区通过国有土地监管中心的日 常巡查记录,各部门排查、市民举报等方式,收集整理新区余泥渣土点隐患台账,并组织专家进行现场排查,对存在安全隐患渣土堆放点(场)全部登记建档。根据 评估报告的建议,对Ⅰ级、Ⅱ级、Ⅲ级危险点周边存在的乱搭建和人员逐一清拆和撤离,目前光明新区已清拆了玉律受纳场旁一处养鸡场、浆石受纳场旁一处蘑菇 厂,对凤凰受纳场存在隐患的绿道进行封堵改道,并制作了100面警示牌,在各危险点醒目位置警示行人远离。同时,光明新区启动重大安全隐患点的整治设计和 变形观测工作,组织专门巡查队伍,对重大安全隐患点开展24小时巡查监控,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并防范无关人员进入警戒范围。
继续重拳整治违法乱搭建。2015年12月底,《光明新区国有未出让土地违法乱搭建生产经营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启动,光明新区对20多个社 区的违法乱搭建清理,以及消防安全隐患整治行动逐一开展现场检查督导。据统计,新区共需拆除违法乱搭建468处,合计78万平方米。自行动开展以来,新区 清拆违法乱搭建废品收购站、窝棚、仓库的生产经营场所达42.4万平方米。
相关政策法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