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Baidu
map

首页 > 政务服务 > 科技创新 > 科技动态

科学家曹原研究成果接连在《自然》发表

日期:2021年 04月 09日    信息来源: 深圳特区报

字号:

  从深圳走出的“95后”科学家曹原近期在学术界中再度引发关注。一周内,他和团队的研究成果接连登上《自然》杂志,披露魔角石墨烯研究的最新突破。

  魔角石墨烯研究进展引关注

  2018年以来,麻省理工的Pablo Jarillo-Herrero和曹原为代表的科研团队在魔角石墨烯领域取得进展。上周,该团队在《自然》发表成果,同时进行热力学和输运测量,研究了魔角扭曲双层石墨烯(MATBG)的对称性破缺多体基态和非平凡拓扑现象。

  7日,该团队联合其他科学家再次在《自然》发表文章,短短一周时间内,连续披露的魔角石墨烯研究进展,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2007年,曹原入读深圳耀华实验学校,仅用三年时间读完小学六年级、初中和高中的全部课程,于2010年考入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并入选“严济慈物理英才班”。在校期间曾获得郭沫若奖学金。

  2018年3月5日,《自然》背靠背发表了两篇以曹原为第一作者的石墨烯重磅论文。作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生的曹原发现当两层平行石墨烯堆成约1.1°的微妙角度,就会产生神奇的超导效应。这一发现轰动国际学界,直接开辟了凝聚态物理的新领域。并于当年荣登《自然》杂志影响世界的十大科学人物榜首。2018年,曹原以22岁的年龄入选了福布斯中国发布的2018年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科技领域榜单,成为了入选者年龄最小的一位。

  中学阶段已能力超常崭露头角

  耀华实验学校的校长老师此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曹原在校期间已经展示出了过人的天赋。物理老师黄佳堂介绍,中学阶段的曹原是个活泼淘气的男孩,喜欢动脑也喜欢动手,“他会把教室的讲台或桌子拆出来,就为了看里面是什么构造。”中学阶段,曹原还在自己家里搭了一个小实验室,经常在家进行实验。

  此外,学校还为曹原等三名超常学生量身定做了一个小小班,老师上课只提示教材的重点,其他时间由同学们自主讨论、发现,有疑问再进行解答,帮助他们用两年完成初中、高中课程。

  2018年,曹原在《自然》发表“魔角石墨烯”研究成果后,耀华实验学校向全校师生发布了《向青年科学家曹原学习的决定》,鼓励同学们向这位校友学习,追求卓越的人生。

分享到:
footer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