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区全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计划启动仪式。
6月27日,光明区启动全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计划。深圳市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林汉城,光明区委书记蔡颖,光明区委副书记、区长邱浩航,深圳市医疗保障局副局长彭婧婷,深圳市保健办副主任郑鹏,光明区领导李兴亮、王崇峰,以及17家市属医院、2家区属医院、6家金融机构、21家企业、4家科研机构等单位代表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居民代表等260余人出席启动仪式。
活动介绍了《光明区全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计划》),并为光明区全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综合服务中心及基地授牌。金融机构、科研机构、行业专家和企业优秀代表分享了在健康管理方面的工作经验。据悉,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健康中国”战略要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光明区正式发布《计划》,推动“以治病为中心”逐步走向“以健康为中心”,结合实际加快建设“健康光明”,打造全民健康新高地。
启动仪式上,邱浩航在致辞时表示,健康是最重要的民生福祉,守护人民健康,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在光明区推动实施全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计划,推进更高水平健康光明建设,是推进“健康中国”、全民健康在基层的探索实践,将为市民提供更高质量、更有保障的健康服务。《计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突出健康管理,更加注重预防、体检、早筛,更加注重健康生活知识的科普、健康生活理念的养成,努力让老百姓不生病、少生病。《计划》提供全民全生命周期服务,将全区120万常住人口全部纳入健康管理,实现全面覆盖,重点关注一老一小、重病困难家庭等特殊群体;《计划》构建多元共建体系,通过政府统筹,联合医疗机构、科研院所等主体共同为居民提供丰富的健康产品和服务,动员每个市民积极参与到计划中来。《计划》打造开放共享生态,促进“医产学研”融合发展,进一步推动医学科技创新成果持续转化、生命健康产业蓬勃发展、健康管理服务质量有效提升。希望通过《计划》的实施,为“健康中国”、“健康深圳”建设提供实践、探索路径、贡献力量。
林汉城表示,光明区通过整合健康资源,突出光明特色,为居民提供科学精准的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务,为深圳深入开展健康管理服务提供了借鉴。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是《计划》首批健康管理综合服务基地。该院院长何裕隆表示,医院将积极响应号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光明区全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计划(2024—2026年)》的实施将以人民为中心,强调健康理念由以“治”为主到以“防”为主的转变。落实“三个一”主要任务——“搭建一个健康管理服务平台、建成一套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建成一个健康管理综合服务信息系统”,为居民提供从备孕到生命终点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保障,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搭建一个健康管理服务平台
通过成立光明区健康管理综合服务中心及服务基地,为居民提供科普宣传、疾病早筛、健康管理等服务。在体检费用负担上,政府补贴一些,医疗机构让利一些,居民再负担一点,实实在在降低体检费用,让居民切实享受到优惠的体检服务。对于残疾人、失能人员、贫困人员等特殊群体,平台可提供相应的体检保障。
建成一套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通过“一纵一横”提供全周期及全人群的健康服务保障。“纵”向维度上,开展“妇幼、青少年、劳动年龄人口、老年人”四大健康行动;“横”向维度上,开展“心血管疾病防治工程”“肿瘤防治工程”“呼吸系统疾病防治工程”等十大工程,落实覆盖全人群的健康管理服务。
建成一个健康管理综合服务信息系统
通过该系统实现各部门数据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为居民提供“一人一档”的电子健康档案,推动电子病历与检验检查结果互联互通,让“信息多跑路、居民少跑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