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为居民“送法上门”。
工作人员和法律团队对居民消费纠纷进行调解。
法治前哨站送法进校园。
如何构建更加法治化、精细化、专业化,贴近群众的诉求服务体系,在群众“家门口”及时、就地、专业、依法化解矛盾纠纷诉求,有效提升辖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光明区马田街道禾湾社区迭代升级群众诉求服务“光明模式”过程,探索打造“法治前哨站”这一创新举措,给出了答案。 近年来,为持续迭代升级群众诉求服务“光明模式”,光明区创新探索党建引领群众诉求服务“小分格”改革,在全区6个街道1734个综合网格基础上,建立272个“小分格”综合网格运行平台,全覆盖搭建“1+6+37+272”四级治理体系。去年6月改革全面实施以来,光明区矛盾纠纷化解和民生服务效能不断提升,社会治安形势稳定向好,全区刑事治安警情实现“六连降”。相关做法获评全国“2023年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等诸多“国字号”荣誉,助力光明区信访考核位列全市第一,蝉联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区(县)“三连冠”,群众诉求服务“光明模式”品牌效应更加凸显。 2023年6月起,光明区立足群众诉求服务“光明模式”体系优势,在逐步推进“小分格”改革进程中,探索在“小分格”建设法治前哨站。马田街道禾湾社区率先实践,为光明区构建“区+街道+社区+小分格”四级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架构作出了先行示范。 依托基层治理“小分格” 高质量打造法治前哨站 光明区马田街道禾湾社区成立于2023年11月,面积1.6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2万,辖区主要以物业小区、大型商超和工业园区为主,物业小区12个,工业园区21个。作为一个新成立的社区,辖区社会结构多元、人口密度大、外来人口多,呈现“矛盾纠纷频发”“法律诉求量大”的明显特点。2023年,禾湾社区受理区域内各类群众诉求319宗,其中家庭纠纷和法律咨询占比将近一半。社区党委深刻认识到,辖区内群众法律服务阵地较少、渠道不顺,已经无法满足群众需求。 为破解这一难题,禾湾社区党委依托光明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小分格”工作机制,以创建民主法治示范社区为标准,在小分格中融入法治元素,率先打造法治前哨站,进一步将“500米群众诉求服务圈”“500米公共法律服务圈”延伸到居民小区、工业区等基层治理最前沿。 在组织架构上,法治前哨站坚持党建引领,社区党委作为领导小组,小分格临时党支部作为指挥部,由街道指导员、社区挂点委员担任指挥长,小分格格长、警格长担任站长,组建法治顾问团、“法律明白人”志愿服务队伍,区街联动组建法治前哨站队伍,推动民意速办、接诉即办进一步向“未诉先办”、主动治理延伸,多方位推动法治前哨站落实落细,实现“被动响应”向“主动出击”转变。 实施“六有”建设 高标准建立“两化”新典范 2023年11月以来,禾湾社区按照全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小分格”统一部署,依托小分格阵地,开展有阵地、有队伍、有制度、有台账、有清单、有效果“六有”建设,切实推动法治前哨站实现规范化、标准化运行。 首先是搭建阵地。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8个小分格党群服务站,建设了覆盖全区域的法治前哨站服务阵地。就在今年2月1日,禾湾社区03分格法治前哨站以“纠纷维权普法宣传”为主题,面向小区业主、“三小场所”代表、物业人员开展了首场法治讲座,帮助引导居民知法懂法、依法维权,获得辖区广泛点赞好评。 “台子”搭起来了,还得有人“唱戏”“干活”才行。社区成立了3支共24人的法律明白人队伍,保障平均每个前哨站3人;还成立了平安员大队,在每个小分格前哨站分别成立平安员小分队,确保每支平安员小分队有20人以上;同时进一步补充人民调解员队伍力量,实现了“一格两员”,为社区矛盾纠纷化解力量提供了有力支撑。 队伍有了,还得有一套制度加以保障。禾湾社区根据区、街道部署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出台《马田街道禾湾社区创建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工作指引》《马田街道禾湾社区“小分格法治前哨站”(试点)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对前哨站各项工作进行明确界定和规定,确保实现专业化规范化。 与此同时,禾湾社区结合任务目标和责任分工,建立了一套法治前哨站运行台账,定期对各个站点运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将各类公共法律服务事项纳入法治前哨站服务清单,并挂牌上墙,紧盯社区基层治理的71项数据和民生诉求的“弱信号”,哪里问题突出就整治哪里。 经过不断实践,禾湾社区按照每周一评价的要求,分别从打造法治街区、深化“500米公共法律服务圈”以及事项清单运行三大方面建立了效果图,实现法治前哨站工作成效一网统揽、一图呈现、一目了然。 创新法治工作模式 构建主动精准高效服务新格局 “如果我的宠物狗经常在家吠叫,会受到处罚吗?”“若被投诉3次以上,根据《深圳市养犬管理条例》将被处以500元罚款。”6月18日,禾湾社区法律顾问与08分格格长刚支好桌子,就有居民上前询问。类似这样在居民“家门口”开展普法小课堂的情景,在禾湾社区时常可见。光明区还组建了法治顾问团,经常性地上门点对点为居民开展普法宣传,为群众答疑解惑。自前哨站运行以来,已累计开展各类普法活动50场次。 在日常工作中,社区法律顾问每周2天到前哨站轮流坐班,社区挂点委员、“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将矛盾纠纷调解端口前移至前哨站,为群众免费提供各项专业法律服务。针对涉及居民维权、工程款追讨、劳资纠纷等涉法案件,法治前哨站站长、副站长及时吹哨法治顾问团、“法律明白人”队伍开展联合处置,面对面为诉求人提供法律咨询,利用“光明群众诉求服务”、民意速办、“人民法院在线服务”等在线程序,引导其通过合法途径依法维权,降低居民群众因不懂法而触碰法律底线的风险,高效化解群众纠纷诉求。 以常见的邻里纠纷为例。今年1月,某小区业主张先生反映楼上漏水导致家中受损严重,由于无法与楼上住户就赔偿问题达成一致,双方产生纠纷。接访后,法治前哨站工作人员迅速联系小区物业、楼上业主进行协商,及时吹哨法治顾问团、“法律明白人”队伍开展联合处置,并从多个角度提出多种依法维权方案。经过充分协商,双方最终就诉求事项达成一致意见,纠纷得到妥善高效化解。区委政法委在走访调研过程中,工作人员普遍反映,小分格作为基层治理最小单元,实行扁平化管理,协同联动更加顺畅,响应速度和治理效能得到大幅提升。 自法治前哨站建设以来,禾湾社区累计调处突出矛盾纠纷130余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40余宗。在压降信访量方面,今年2月份信访量由1月份的15宗大幅下降至1宗,到3月份更是实现了“零信访”,非刑事治安警情也环比下降53.7%,辖区矛盾纠纷化解成效明显,群众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有效提升。 禾湾社区依托“小分格”打造法治前哨的生动实践,将“基层末梢”变为“治理前哨”,让矛盾纠纷止于未发、解于萌芽,是光明区进一步擦亮群众诉求服务“光明模式”金字招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推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以高水平平安护航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典范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