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光明区建筑工务署大力弘扬光明科学城“自由探索、开放包容”的科学精神,秉持坚守“赶超奔跑、追求卓越”的创业文化,完成了一批惠及民生的道路、学校投入使用,全年荣获国家省市区级奖项24项,光明文化艺术中心成功争创中国建筑行业最高奖项鲁班奖,为建设好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贡献了积极建设力量。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工务领域落地生根、结出硕果。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全年累计开展第一议题学习147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6次,专题宣讲5次。抓好支部标准化建设。全年召开支部党员大会6次,支部委员会15次,党小组会48次,讲党课5次,主题党日活动21次,党员志愿服务活动4次。致力“党建+项目”破解建设难题。制定党建引领项目攻坚实施方案,成立党建引领项目攻坚突击队。党建引领项目攻坚突击队下沉工地90次,协调解决问题42个。选优配强管理队伍。实行项目主任责任制,其中,区重大项目、区分管领导关注项目等由部门负责人担任项目主任,市重大项目、区主要领导关注项目等由署分管领导担任项目主任。
(二)坚持发扬钉钉子精神,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力度狠抓落实,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建设任务。50个项目完工。光明中心区三横两纵等40条市政道路建成通车,总长度约26公里。光明高中园、星河小学等5所学校交付使用,累计提供学位13980个。红坳村整村搬迁安置房完成终验。科学城启动区土建工程完成竣工验收。红花、圳美、将石消防站顺利竣工。科学城智慧公园的源涌区、湾流区和溪淌区对外开放。科学公园北翼园路及主园路已建成。深圳综合粒子设施配套110kV农村ⅠⅡ线改迁工程已建成。68个项目开工。燃机电厂、贝特瑞等一批重点配套道路,荣胜小学、长圳片区预制式学校等一批项目顺利开工。80个项目高效推进。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新院项目、公共卫生服务中心项目、龙豪小学、田寮中学、科学公园、长松路、碧新路等一批项目高效推进。
(三)坚持致广大而尽精微,用科学理念、专业知识,不断提升政府工程管理质效。高颜值体系初步建立,在区政府的高标准谋划下,重新调整城市高颜值建设专项小组构架,共召开高颜值小组会议15次,议定了规划、项目设计方案等40项事项。同时,工务专项指挥部高效运转,全年共召开指挥部会议18次,议定事项252项。
(四)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可控。严守质量安全底线,健全安全质量管理制度,强化日检查、周报告、月考核、季小结、年总结巡查机制,持续深入开展第三方常态化巡查工作。
二、2023年工作计划
2023年,光明区建筑工务署将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个最大的“势”,纵深推进区委“1+2+3+4”工作体系,推动政府工程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光明成为深圳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贡献新一轮工务力量。
(一)党建引领,在服务中心保大局上有更多支撑。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走深走实。深入开展教育培训,采取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研讨、宣讲会、进工地等形式,推动学习教育全覆盖。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深入实施党建引领项目攻坚方案。以党建促项目,以项目促发展,多项目成立党建引领攻坚突击队,继续为项目排忧解难。
(二)聚焦聚力,在谋划目标任务上有更高标准。加快项目可研、概算编制申报和施工准备工作,提速推动田寮小学、科学城体育中心、长圳路等前期项目开工。加强统筹协调、密集调度,全面推动光明区中心医院续建(二期)、综合高中、根玉路等续建项目完成节点任务目标。加强资源整合、加大投入、重点保障科学城智慧公园、茅洲河碧道上游段、宝滨小学、贝特瑞周边配套路等项目完工。
(三)智治善治,在打造精品工程上有多思路。提升工程设计水平,全面总结城市高颜值建设管理经验,打造全过程城市建设“光明标准”,完善专家咨询委员会运行机制、重点片区城市设计统筹机制等9项机制建设,谋划光明区城市高颜值项目库,增强城市设计落地性。推行“清单革命”,形成正面和负面清单,制定符合光明地域特征的学校、医院、文体、市政道路等政府工程设计导则。推行BIM智能技术运用,推行数字化建造,加大BIM技术在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等全生命周期的应用。
(四)担责尽职,在完善工程管理体系上有更多举措。坚持民生为先,加强项目策划,并联推进设计、报建、招标、施工、验收等各阶段工作。优化建设模式,积极推行全过程工程咨询等建设模式,用好全咨单位。推行工业化建造,加大预制混凝土装配式、预制钢结构装配式等技术体系在学校、医院、文体、安置房等项目上的应用。坚持精细为要,落实严管重罚,通过全方位履约评价机制,引导参建单位诚信、优质履约。坚持样板引路,完善工程建设技术标准体系,提升选材用材标准,消除质量通病,减少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