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Baidu
map

首页 > 信息公开 > 五公开专栏 > 结果公开 > 工作计划及总结

深圳市光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关于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的报告

日期:2024年 02月 29日    信息来源: 光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字号:

  2023年,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和市委七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工作安排,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绣花功夫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和服务,为光明抓经济、促生产、保稳定提供安全韧性的运行保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3年工作成效

  (一)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基层组织建设持续深化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推进专题调研7项,推动调研成果转化21项。持续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净山径美”志愿服务等特色党组织活动,创新做实党建载体。完成科级干部轮岗交流21人次,不断激发干部队伍活力。深化党性党风党纪和廉洁从政教育,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走深走实。

  (二)夯实城管发展底盘,精管善治水平全面提升

  出台《光明区山水连城综合规划》《光明区环卫设施专项规划》《光明区公园建设发展专项规划修编》3项规划,在城市管理运行维护方面累计制定6项方案、2项指引以及3个清单,印发工程前期管理、招标管理等7项全周期管理制度,逐步实现城市管理领域标准规范全覆盖。紧盯经济指标运行,创新开展管养服务项目固投纳统,牵头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行业工资总额增速指标,全年增速14.2%,排名全市第2。积极落实“双招双引”,首次引进落户企业2家,新增年产值6亿元。

  (三)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绿美光明画卷增色添彩

  制定山水连城建设工作方案,贯通远足径、郊野径145公里,新建绿道约9公里。科学城智慧公园等16个公园投入使用,精心布局17个共建花园、宠物公园,推动华南区首个1万棵库容“树木银行”落地光明,新增乔木约1.5万株、立体绿化约4.16万平方米,打造观光路等林荫道30条,建成虹桥3大运动场馆,远足径郊野径项目荣获2023年度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亚太区风景园林奖自然保护类卓越奖,虹桥公园获第十五届第二批“中国钢结构金奖”等3项国家、省、市大奖,明湖公园成为群众乐享公园新生活方式的“首选地”,展现出城园相融、蓝绿交织公园城市的万千气象。

  (四)打造“公园+”多元场景,公园特色品牌亮点纷呈

  打响“FINE光明·YUAN生活”公园品牌,统筹公园运营管理,首次发布“4+2+N”片区化运营模式。在虹桥、明湖等公园举办各类活动200余场,推动“公园+产业+商业+文旅”融合发展。修补更换20余处儿童游乐及康体设施,增设公园标识指引牌100套,开展自然教育活动70余场,公园内全龄友好多元场景变成群众身边可感可及的“小幸福”。

  (五)规范环卫行业管理,洁美宜居城区有颜有值

  玉塘街道“城管业务一体化”试点改革落地见效,区管清扫保洁、照明标段由14个整合为“2+1+1”模式,有效破解市政领域“碎片化”管理难题。新建、改造公厕25座,提升改造垃圾转运站13座,高标准打造我区首个凤祥廊道公园地埋式垃圾转运站。全市率先探索玉律广场、牛山路等4个无人智能清扫应用场景试点,环卫作业模式实现从“人工”到“智能”的革命性转型。

  (六)凝聚多元共治力量,绿色分类文明引领风尚

  大力推进垃圾分类提质增效工作,全区垃圾分流分类量达到899.96吨/日,同比上升约21%。创新推行“一店一码”智慧收运模式,打造红色小分格城管领域街区制光明新模式。强化垃圾末端处理能力建设,光明环境园首次对外开放,能源生态园进入主体施工。建成全市首座多维一体数字环卫科普教育中心,组建46支志愿服务队,累计26154人次参与志愿督导,入户覆盖率达100%。

  (七)树立“城市美学”理念,公共街区风貌精彩蝶变

  全市创新建立分级分类景观照明“三同时”管控机制,完成30个景观照明设计方案审查。以环中山大学国际创新街区和长圳TOD人才街区创建为试点,全域提升公共街区空间风貌。启动羌下旧村、石介头村等6个城中村整治提升,9个省巡整改城中村全部验收。试点“公明夜试营地”,打造“烟火光明”夜经济品牌。高质量举办光影艺术季,顺利完成光明科学城论坛会场周边及沿线市容环境整治,打造光明形象IP。

  (八)推行“执法+服务”模式,综合执法开创“光明路径”

  制定《深圳市光明区摊贩经营管理工作指引(试行)》,在各街道试行划定摊贩经营场所27处,划定商场门店外摆点位12处,打造“公明夜墟”食街。探索城中村电动自行车规范管理机制,新增电动自行车停车位约1.5万个,清理残损破旧非机动车8400台次,有效改善城中村乱停乱放问题。持续深化案件办理“繁简分流”模式,全年办理简易案件2421宗,普通案件数量同比下降24.44%。

  二、2024年工作计划

  (一)坚持党建引领,突出系统治理,努力开创城市治理新路径

  1.坚持链条化,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全面提升干部队伍政治素养。健全干部队伍“选育管用”全链条,努力打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健全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营造注重风险防控、严格依法行政、崇尚廉洁的工作氛围。

  2.坚持科学化,注重全领域体系建设。落实全周期管理要求,试点开展城市管理领域体检,将管理环节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到规划和建设环节,形成闭环管理。制定园林绿化、照明养护、垃圾处理设施运维等管理规范和技术导则,确保精细管理有章可循。

  3.坚持规模化,推进城市专业管理。深度整合环卫、园林、照明等行业资源,探索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建链、延链、强链、补链的产业集群建设模式,通过规模化整合、专业化市场形成和产业链打造工作思路,用2-3年时间打造百亿级城管产业集群。

  4.坚持规范化,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全领域铺开街道综合行政执法2.0版体系建设,全面构建权责统一、权威高效、区街协同的行政执法体制机制。对人流量较大、群众投诉重点区域进行重点管控、全程服务和督导。积极推动“智慧管控+执法”市容治理新模式,实现精准执法。

  5.坚持智慧化,提升城市管理效能。加快智慧城管二期项目建设,依托数治光明CIM平台的数据服务能力,开展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灯光照明等重点领域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应用,构建集城市照明监管、公园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业务管理平台。

  (二)坚持人民城市理念,突出全链条管理,全力提升市容环境品质

  1.全面推动环卫设施高效运行。加快光明能源生态园建设,高标准运营光明环境园,餐厨垃圾处理能力提升至1000吨/天。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新建13座街头小型公厕,提升改造63座公厕,缩小公厕服务盲区。推广应用地埋桶、升降式收集点、真空收集系统等新型环卫设施,探索楼村垃圾填埋场EOD模式的可行性,力争打造“无废城市”标杆项目。

  2.协同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充分依托“一店一码”、四级智慧巡查巡检等方式,提升前端投放监管水平,力争垃圾分类优秀示范社区超50%以上。完善全链条收运处理体系,优化再生资源三级回收网络体系,推进其他垃圾后端清运一体化工作。深化“线上线下”宣教体系,运用数字环卫科普教育中心、云科普等载体,打造垃圾分类研学阵地。2024年,生活垃圾分类参与率达到93%以上。

  3.深度完善市容环境管理体系。全面深化“城管业务一体化”改革,加快推进光明、公明等5个街道完成环卫业务一体化改革,消除城中村、老旧小区等重点区域管理盲点。对环卫工作实行穿透式监管,进一步发挥市容环境综合指数测评指挥棒作用,规范环卫服务市场,强化监督考核约束,加快推动环卫作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环境卫生品质提升。

  (三)锚定高质量高颜值,深耕“公园里的光明”建设,积极构建绿美光明公园城市新格局

  1.打造城市作品矩阵。加快谋划明湖绿廊公园(13号线车辆段上盖)建设,打造光明公园活力新能级。重点攻坚山水连城示范项目—“五园连通”特色廊道项目,推动石榴籽公园开工建设,集中布局迈瑞周边、华星光电周边、南环大道等重点区域项目,打造西田片区、大外环高速(光明段)等一批精品项目,加快提升城区品质形象。

  2.深耕公园品牌建设。深入推进公园片区综合运营管理,打造虹桥生态会客厅、科学公园科学会客厅、明湖石围人文会客厅、红花山公园烟火会客厅4大公园片区集群。持续擦亮“FINE光明·YUAN生活”公园品牌,发挥新春乐活季、科技创想季、仲夏悠享季、缤纷艺活季4大主题节事,谋划新城公园花田喜“市”、科学公园大湾区科技节等各类活动60场次,营造独属于光明群众的“园生活”。

  3.营造高品质体验。加快实施“山水连城”计划,打造12公里新湖骑行径示范段。完善公园休闲配套设施,配置儿童友好型设施,适度营造人与宠物互动的友好空间。持续推行“科学+园林”绿化管养模式,打造4条“花景大道”“阳光大草坪”。高质量办好第十四届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年会,生动展示绿美光明生态诗意画卷。

  4.突出绿美光明建设示范引领。出台《光明区国土绿化空间规划》,新增种植乔木2万株,完成立体绿化项目15个。夯实光明区首个“树木银行”根基,推动树木“一张图”与“多规合一”平台融合,为树木迁移、种植、管养全过程监管提供有力保障。打造17条高品质林荫路,形成一批森林康养、自然教育等类型的绿美光明生态示范点。

  (四)聚焦精细治理,强化风貌整体塑造,彰显活力开放的街区新魅力

  1.精细雕琢街区空间界面。编制《光明区烟火漫城综合规划》,提高城市立面、广告店招、城市照明、城市家具、城市色彩等要素集成度。以科学环廊公共街区空间风貌管控为范例,配套出台公共街区设计导则、设计评审机制等技术指引,切实提升公共街区品质。

  2.精心打造精品街区。在凤凰商圈、云谷片区等集中布局创意社交、休闲聚会等街区设施,构建互动社交空间。开展“城村一体”规模化品质提升,先行开展凤凰街道瓦窑头村及玉塘街道红星新村、红星畔村公共空间提升。充分利用城区“金边银角”地块,活化城市微空间,力争年内打造12处“最美街角”,逐步构建15分钟文化生活圈。

  3.系统营造夜景氛围。编制《光明区城市照明专项设计》,打造光明凤凰城、光明大道廊道等“一中心·两廊道·三片区”夜景形态。加快推进“城市照明一体化”工作,开展路灯问题专项治理,完成全区111条无灯道路补建工作,“有路无灯、有灯不亮”问题实现动态清零。

  特此报告。


深圳市光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2023年12月21日


分享到:
footer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