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Baidu
map

首页 > 信息公开 > 五公开专栏 > 结果公开 > 工作计划及总结

光明区教育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

日期:2024年 03月 08日    信息来源: 光明区教育局

字号:

  2023年,光明教育系统聚焦党建引领、学位供给、教育特色、教师队伍等重点工作,稳步推进,推动光明教育高质量发展,在省对市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中获评优秀。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高站位党建引领,党的领导更加凸显

  1.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突出问题导向,扎实开展调查研究,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有机融合,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开展理论学习100余场次、专题党课70余次,调研100%全覆盖159所中小学、幼儿园,形成调研成果5项。通过专题会议、纪律教育月活动、组织谈心谈话等系列活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倾力教育帮扶,选派65名骨干教师支教;启动两地“组团式”合作办学,成立合作办学学校2所。办理人大建议28件、政协提案20件。

  2.机制改革全面铺开与组织部、编办、宣传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光明区推进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工作方案》,明晰改革路径,实现全区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100%覆盖。

  3.党建品牌迸发动能开展“一校一品”党建品牌创建活动,举办“跟党一起创新·创新者思”系列活动,迸发基层党组织活力。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建立5条课程路线。围绕履行主责主业、党建工作等对公办学校开展绩效考核,激发学校干事创业积极性。东周小学被评为首批市基础教育党建工作示范校,一名书记被评为省中小学名书记工作室主持人。

  (二)高强度统筹推进,教育资源更加优化

  1.提速建设强化学位供给通过并联审批、供地创新、模块建设、人员先行等方式,加快预制式学校建设,刷新学校建设速度。新改扩建学校9所、幼儿园11所,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1.67万座,新增2-3岁托班学位260个。贝赛思外国语学校主体完工。

  2.优质普惠发展学前教育。全面对标对表,从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提升民办幼儿园的保教质量等方面,全力争创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出台《光明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扶持与管理办法》,在全市率先落实普惠性民办园分级奖补政策,奖补标准上限为全市最高,达到每生每年6500元。

  3.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引进深圳外国语学校,深圳中学光明科学城学校、深圳小学光明学校曙光校区、深圳外国语学校光明学校等3所合作校开学。孵化本土教育集团和合作校教育集团共5个,4个教育集团入选第三批广东省优质基础教育集团培育对象。

  4.优质特色发展普通高中。实施强科培优行动,创新构建“特色学科+特色高中”办学模式,引领普通高中由标准化、规范化向高质量、强特色转变。指导光明中学、光明区高级中学申报深圳市特色项目建设。

  5.完善教育链条补齐短板。职业教育起步发展,引进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合办中职学校。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特殊教育学校动工建设,推进2个融合资源教室建设,新增2所融合教育试点园。终身教育特色发展,打造“三校一体”社区教育特色,推动玉塘、马田街道通过验收,实现市学习型街道全覆盖,获2023年深圳市社区教育服务民生创新工作案例4个。承办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开幕式,获评市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示范校创建试点区,并申报全国家校社协同育人示范区。

  (三)高质量引培管育,教师队伍更加有为

  1.加大人才招引力度。招聘优秀教师479人、优秀应届毕业生1558人。与6所高校建立“教育就业基地”,搭建高校合作培养桥梁。

  2.完善人才梯队培养。启动首批“毓秀工程”,“卓越锻造计划”三期完成结业、启动四期,培养教育后备干部225人。通过编制调动、柔性交流、名师指导交流、公民办学校帮扶等方式,促进教师校际交流305人。

  3.健全教师培养体系。以“区域通识培训+校本研修+学科组研修”构建青年教学基本功提升路径;以名师工作室为载体,常态化开展骨干教师、新秀教师培养活动;深化教研教改,开发名品课程1513节,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入选“全国小学体育优秀案例100强”2个,获省劳动教育跨学科主题学习优秀课例评选一等奖1个。新增省中小学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2人、正高级教师6名,4名教师获省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2名教师获市班主任专业能力技能竞赛一等奖,41名教师在市中小幼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奖。

  (四)高标准改革创新,教育治理凸显新成效

  1.持续做好“双减”新常态。开展“双减”和“课后服务”专项督导,授牌19所区级“双减”工作示范校。2所学校分别获市“双减”背景下学校治理优秀案例评选一等奖和三等奖。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保持无证培训机构动态清零。推进校外培训机构办证审批工作,办证审批进度位居全市首位。对辖区内363家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高额收费等专项摸排整治。

  2.教育督导实现新突破。聘任督学顾问、特聘和专任督学等102名及专家库成员107名,强化区督学队伍建设。推进各类教育督导评估,对6所学校进行办学水平评估、4所学校开展省标准化学校区级初评。组织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指导100%幼儿园自查自评,督导评估率达60.61%。

  3.平安校园再上新台阶。与161所各类教育机构法人代表签订责任书,推动校园及周边安全综合整治工作的落实,累计整改校园隐患6526宗。利用校车安全物联网云监管云平台开展巡查108次。实施“1530”安全宣教模式,全面提升师生安全意识。建立食品安全全流程监管体系,公民办学校(幼儿园)100%创建A级食堂,稳居全市前列,公办学校(幼儿园)100%参与食材集采集配。

  (五)高层次内涵发展,育人成果更加丰硕

  1.构建三全育人“生态圈”。以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心理育人为抓手,举办区首届教育系统共青团及少先队技能展示交流活动和首届“学生成长季”活动等,推进首批广东省中小学“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实验区建设通过省级实地督导评估。学生作品获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征集活动中学组“最佳模拟政协提案作品”。区高级中学获“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称号。

  2.打造科创生态“特色圈”。开展科普学分制试点工作,打造圳蓝少年科创空间站20家,新增校外科技创新教育实践基地5个,发布科普课程102项,举行光明学子“走进科学城”夏令营研学活动。光明学子获第十八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发明作品类全国银奖、省初中组冠军,公明中学获第十八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科学普及创新校。在第75届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中获5金5银,在第二十届广东省少年儿童发明奖中获一等奖7项。举行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论坛,发布人工智能课程读本,实现人工智能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全覆盖,获评第二批“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区。一所学校入选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双区”深圳智慧教育示范校。打造生态文明教育社会实践基地2个,遴选6所光明区气候科普宣传学校,开展大顶岭郊野径自然生态教育体验、生态文明大讲堂等活动,形成富有光明特色的自然生态教育活动品牌。

  3.打造全面育人“融合圈”。建立“区一校一班”三级竞赛机制,以赛促教、以赛促训,全面促进学生运动能力及健康发展。搭建美育实践活动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建立劳动清单制度,组织教师开发校本化劳动清单。2个劳动教育课题获省级立项,2个案例在省优秀区域(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评选活动中获奖。扎实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成为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区。

  二、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光明教育系统将在打造教育单项冠军基础上,锚定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三大目标,赶超奔跑,奋力打造与世界一流科学城相称的高质量教育。

  (一)以一流党建为引领,推动教育事业内涵发展

  全面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炼学校党组织工作亮点,打造学校党建品牌。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巡察整改工作,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二)以一流品质为目标,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强化学位供给,新改扩建中小学校7所、幼儿园5所,新增基础教育学位1.37万座。推动区属中职学校过渡校区和永久校区建设以及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争创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推进争创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达标工作,推进集团化改革,优化教育布局,推进教育优质均衡。

  (三)以一流师资为基点,推动教育人才高质发展

  进一步优化应届生招聘、骨干教师选调、社会招考等流程,加强与高校合作,持续引进优秀教育人才。完善教师培训机制,实施分类分层分岗精准培养计划,常态化培养名校长(名园长)、名师和新秀,开发名课,培养名优教师,选强配优学校领导班子,以名校长办好名学校。深入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推进区域教育师资配备基本均衡。

  (四)以一流育人为宗旨,推动全面育人创新发展

  全面推进首批广东省中小学“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实验区建设。持续打造“走进科学城”夏令营品牌,探索光明区科技创新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施路径,争创市科技创新和生态文明教育“双示范区”。推动全区中小学阶段人工智能教育全面普及,打造智慧教育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着力打造“三校一体”“乐学光明”“悠学光明”品牌,争创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

分享到:
footer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