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半年,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开展专干管理体制改革、优化人力资源市场环境、促进就业创业、落实人才服务政策、构建劳动和谐关系等方面精心履职、扎实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回顾
(一)专干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针对劳务派遣人员中的结构性缺员严重、队伍素质仍需优化、积极性未得到充分激发、存在“逆淘汰”现象等痛点,按照“以岗定薪”“选人做事”“分类施策”的原则,从管理体系、薪酬结构、绩效考核、退出机制等方面推进改革。
一是完成编外人员转隶。坚持“编随事走、人随编走”,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积极开展人员转隶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正常运转,不出现空档,不闯红灯、不自行其是,顺利完成所有涉及机构改革单位的人员转隶工作。
二是核定编外用工员额。结合我区机构改革工作,遵循“总量控制、结构优化、实事求是、动态调整”的原则,综合权衡新设、分设部门,执法维稳部门,重点工作部门,承担中心工作部门特点,重新核定了区直单位和部分驻区单位的非编人员员额。
三是编印专干管理办法。在深入调研、征集意见、多轮研讨等基础上对原劳务派遣人员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形成了《深圳市光明区机关事业单位专干管理办法(试行)》,完善了机关事业单位专干的员额管理、薪酬体系、绩效考核、退出机制、部门职责等内容。同时编制了具体业务操作指南,做好政策解读和培训。
四是推动首批特聘分类定额。遵循“总量控制、从紧从严、优化调整”原则,结合我区人才实际和各单位职能,开展我区第一批特聘岗位分类定额工作,共为55个单位设置30个类别、251个特聘岗位,为打造高素质的编外“特聘铁军”迈出重要一步。
五是顺利完成人员套转。提前排查风险,套转前召集劳务派遣人员数量较多、群体情况复杂的单位,开展套转及考核模拟工作,提前排查不稳定因素、做好风险防控,模拟套转劳务派遣人员5218人;稳妥推进套转,要求各单位做好政策解释和引导,并及时与区委宣传部对接,设置为期一个月的过渡期,密切关注舆情变化,确保稳定过渡。截至套转结果公示结束,未发现有重大舆情,整体情况稳定。
(二)就业形势稳中向好
在稳住常态化就业工作的基础上,我们深耕精准扶贫劳务协作和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工作。
一是困难群体就业帮扶有力度。去年起,我区以就业为突破口开展困难群体帮扶行动。着力激发困难群体内生动力,一方面,通过举办扶志沙龙等方式引导转变“就业不如吃低保”等观念。一方面,分类帮扶就业,推出激励就业举措、拓展培训覆盖面、挖掘公益岗位安置就业,帮扶400余名困难人员就业。同时通过提供就业补助等措施,激励稳岗就业,今年发放各类补贴569万元,获益4000余人次。
二是精准扶贫劳务协作有温度。组织30家优质企业赴广西田林县举办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提供151个工种1.2万余个岗位,1000余名田林居民参加,现场达成初步求职意向265人。根据对田林妇女的就业意愿调研情况,举办家政服务行业发展宣讲会,吸引田林126名适龄妇女参加。开展春节送温暖活动,对田林建档立卡务工人员16人进行慰问,发放慰问金1.6万元。
三是常态化就业工作有稳度。上半年城镇登记失业率在1%以下,促进户籍人员就业117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归零;举办“春风行动”招聘29场,提供岗位4.5万个,缓解了招工难、求职难“两难“问题。为4000余名异地务工人员办理失业登记,与往年基本持平。各项就业指标良好。
(三)劳资纠纷隐患预警机制成效初显
为强化劳资纠纷源头治理与事前防范,建立了劳资纠纷隐患预警防范机制,努力将纠纷稳控在一线、化解在基层。
一是用好《光明区劳资纠纷预警机制建设方案》。在6个街道建立劳资纠纷预警信息平台,建立辖区劳资纠纷重点企业库,将9类重点关注企业进行分类梳理入库。对入库企业安排网格员或劳动巡查员按“一企一档”的标准每月更新,重点关注企业工资发放、员工人数变化、设备搬迁等敏感信息。各街道对重点关注类企业建档1320家,排查企业1151家次,成功化解处置新湖百利纸盒、凤凰小黄狗等11宗30人以上重大劳资纠纷。
二是建设劳资纠纷预警线上联动网络。组建“劳资纠纷预警工作群”“劳资纠纷指挥群”,组织劳动、安监、网格、公安、土整等部门进群,对排查发现的劳资隐患进行提前介入、提前处置,及早稳控化解,对日常工作中发现的劳资隐患及时传递给劳动部门,对存在不稳定因素的劳资隐患及时共享给公安、政法部门,形成联动机制。
三是发挥社区诉求服务大厅的阵地作用。广泛宣传、引导辖区劳动者就近到社区诉求服务大厅反映诉请,抓早抓小,及时化解劳动领域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切实将劳资隐患发现在厂区、调处在社区、稳控在辖区,在基层消化劳资纠纷隐患,确保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上半年,已在全区31个社区诉求服务大厅建立社区司法群众服务调解室,覆盖率100%,共受理劳资纠纷301宗,化解286宗,化解率89.03%。
四是筹建劳动平安员队伍延伸防控触角。在6月底筹建由劳动监察、调处工作人员及辖区各工业园区管理处、重点关注企业联络员等组成的劳动平安员队伍,作为劳动行政监察力量的有益补充,进一步延伸劳资纠纷隐患防控触角,强化隐患排查力度,起到“抓早、抓小、抓苗头”的作用。我区劳动平安员队伍报名人数已达到1348人,完成比例112%,超额完成任务。
(四)劳动仲裁工作打造光明品牌
以开展阳光仲裁活动、编制白皮书、推动仲裁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为抓手,打造具有光明特色的仲裁品牌。
一是举办“阳光仲裁”特色主题活动。编印活动方案,通过实行仲裁“五公开”、开展“巡回庭”、举办“仲裁直通车”、建立“简易速裁”机制和做实“仲裁建议书”制度等系列主题活动,打造群众满意的劳动仲裁服务。已举办第一期“阳光仲裁巡回庭”活动,邀请由部门代表、工会代表、律师代表、20家重点用人单位代表组成的“观摩团”,“零距离”观摩庭审并研讨座谈。通过典型案件公开审理和“以案释法”,实现开一次观摩庭,规范一批用工大户,辐射数万名职工劳动关系管理的社会效果,扩大仲裁工作社会效能。
二是编制劳资纠纷白皮书。梳理近年来处理劳资纠纷过程中劳动者、用人单位关心的问题,整理出5类45个代表性诉求,逐一提出处理意见和法律依据,形成白皮书。并不断修改完善,力促白皮书更具操作性、指导性。
三是推进仲裁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统计分析2018年劳动仲裁案件的起诉率、改判率、撤裁率等,就降低改判率提出对策,形成分析报告,以进一步提高案件质量,增进仲裁裁决和法院审判的统一性。同时,成立工作小组到各街道派出庭,从场所建设、文书规范等4方面开展评查,提出整改建议,提高基层仲裁机构整体工作水平。
二、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是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二是深入推进党支部建设达标创优活动。
三是认真开展模范机关创建活动。
四是构建专干管理动态数据库。
五是推动特聘专干体系落地见效。
六是扎实开展专干管理。强化绩效管理。
七是加大劳动力技能培训力度。
八是精细帮扶促进重点群体就业。
九是精准服务帮助企业招工引才。
十是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劳务协作。
十一是公正执法提高劳动监察公信力。
十二是健全治理欠薪问题长效机制。
十三是防控到位做好劳资纠纷维稳工作。
十四是督促工程建设领域主管部门落实主体责任。
十五是加强劳动关系管理。
十六是做好劳动人事争议案件仲裁调解。
十七是推进仲裁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十八是做好“阳光仲裁”主题活动。
十九是加强仲裁队伍建设。
光明区人力资源局
2019年8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