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Baidu
map

首页 > 信息公开 > 五公开专栏 > 结果公开 > 工作计划及总结

光明区教育局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计划

日期:2021年 03月 11日    信息来源: 光明区教育局

字号:

  光明区教育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及省、市教育大会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统筹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圆满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揽下7项深圳教育改革创新奖,其中从“零”破局的“幼有善育”光明实践获评深圳教育改革卓越奖,“扶贫扶智结合‘六聚焦’阻断代际传递”获评深圳市最受欢迎教育实事。荣获光明区年度政协提案办理先进单位。8所学校获评国家级、省级特色学校。

  一、2020年工作总结

  (一)加强引领,党建工作开创新局面

  1.党建工作示范引领。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组织开展领导班子“第一议题”学习61次,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13次。组建民办幼儿园与民办学校联合党支部,实现民办教育党组织全覆盖。优化书记考核,推动学校基层党建和业务双融合、双促进。区实验学校“同心圆”参评广东省党建示范点评选,凤凰培英文武实验学校党支部获评两新组织党建示范点。

  2.思政工作强化落实。强化意识形态工作,建立港生家委会,组织港生家长开展“摘荔枝”“国庆节前聚会”等活动。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意识形态主阵地宣传,组建区委教育工委宣讲团,光明教育微信号粉丝超过10万。

  3.党风廉政压实责任。诚恳接受区委巡察,认真做好自查自纠。制定“三不”工作方案,梳理、落实11项重点任务。对书记、校长进行深入谈话提醒40人次,邀请省委党校、区委党校教授、纪委监委领导开展警示教育活动4场。用好“墨韵说廉”等平台,实施“家校护廉”工程。

  4.教育扶贫扎实推进。通过派遣优秀教师、送教送课、教研培训、挂职跟岗等形式,促进教育精准扶贫。向对口帮扶地区派遣优秀教师20余人次,田林县23所学校加入光明“名师云课堂”。

  (二)筑牢防线,疫情防控实现新常态

  1.“五级防控”助推复学。认真落实“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健全校园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完善应急处置机制,打造局机关-学校-年级-班级-家长5级防控链条,因时因势动态调整防控策略,落细落实校园防控各项措施,确保教育系统12万师生零感染,有序推动复学顺利开展。

  2.线上教学获市好评。破解终端设备、操作技术等困难,录制各种教学技巧视频5000余件,开展党员线上示范课269节,覆盖各学科各年级。将疫情作为教育资源,向10万余学生开设生命、科学、爱国、劳动等教育。线上教学工作简报20余次被市教育局作为典型上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

  (三)强力推进,学校建设掀起新高潮

  1.率先完成5080任务。出台全市首个公办园建设“1+7”配套方案,全年建成公办园44所,公办园占比55%,公办园在园儿童占比51.5%。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儿童数占总数的92.9%,在全市率先完成公办园建设任务,成为全市三个区“双达标”之一。

  2.学位供给领跑全市。新改扩建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深圳实验光明学校等5所学校,新增公办学位11040个。提供小学一年级学位11722个,初中一年级学位7741个,成为全市少有的能够总体满足符合就读条件适龄儿童入学需求的行政区之一。

  3.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中山大学·深圳顺利师生入驻。启动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建设,确定滨海明珠9.5万平方米为过渡校区,加快推进过渡校区装修。

  (四)内涵发展,教育品质实现新突破

  1.优质资源版图扩大。引进市二幼等6所市直属优质公办园到光明承办学前教育。与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签约合作办学,高起点开办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附属实验高中。引进知名教育集团建设高端民办国际化学校。

  2.教育质量连攀新高。2020年中考总分超过430分(满分460分)的考生共56人,增幅36.6%,中考状元花落光明;全区公办高中本科上线率84.36%,重点率(高分优投率)公办学校13.92%,较去年实现双提升。区高级中学、光明中学获评深圳市2020届普通高中教学工作超越奖。8所学校获评国家级、省级特色学校。

  3.教科研水平大幅提升。获省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市第四届教育教学科研优秀成果奖17项。获批省级课题10项,市级33项,区级130项。

  (五)五育并举,立德树人取得新实效

  1.育人载体更加丰富。举办阅读节、创客节、书画展、篮球联赛等,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弘扬抗疫精神 争做爱国少年”等主题教育,李松蓢学校、区实验学校等获评“深圳市文明校园”称号。

  2.德育名片影响扩大。举办首届光明区班主任节,推动班主任工作专业化发展。在全市率先挂牌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组建“家庭教育讲师团”,实施“生态幸福三项工程”。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累计参加志愿者活动3.5万人次,服务时长超5万小时。

  3.心理健康更加健全。建立教育、公安、政法、文化等部门协同防护机制,形成集宣传教育、预警、干预、报告、处置等工作为一体的全链条工作体系,指导学校按标准建设心理咨询室,配齐心理教师,开足心理课程,全面摸排辖区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全力守护师生身心健康。

  (六)管培人才,教师队伍建设迈出新步伐

  1.人才引进质量更优。面向全国广纳优才,招聘应届毕业生共计309人,研究生占比高达88%;公开引进名校长10名、名教师107名;选聘正高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11人,博士教研员6人。

  2.教师发展再创新高。开展新教师培训、民办教师培训、幼儿教师培训、名优教师培训等系列培训,举办主题式校长论坛,共组织445场专题培训,累计培训近5万人次。启动薪火·PICK UP名师工程,评定区级名师224名。区实验学校张夏乐老师成为光明区首个“深圳市年度教师”,区高级中学李凤姣老师被评为广东省“最美教师”,刘小华名师工作室获评“全国先进名师工作室”,刘小华老师获评为“全国优秀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七)稳扎稳打,教育治理再上新台阶

  1.依法治教更加规范。全面推进教育法治建设,推进“放管服”改革;印发公办园管理细则、制度等,推动学校规范发展。强化依法治校工作,全区41所中小学100%实现“一校一法律顾问”;依法治校达标学校比例达97%。

  2.教育督导不断深化。聘任第五届区级专兼职督学103人,形成教育督导“一库三队伍”。开展中小学校园安全、质量监测结果应用情况、幼儿园规范办园行为等督导,促进学校发展。

  3.平安校园持续创优。排查学校安全隐患5120处,均已责令限时整改。全区公办学校A级食堂率100%,民办学校食堂A级率达92.47%,位居全市第一。区属学校学生完成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数字化平台注册率100%,课时完成率100%,排名全市第一。

  二、2021年工作计划

  2021年,光明区教育局将围绕在光明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加强党建引领、改革破题,加强名校、名师、名课建设,奋力打造与世界一流科学城相称的高质量高颜值教育,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一)推进高质量的党建引领。深化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推行“党建+教研”工作模式,探索把党支部建在年级组,促进党建与业务双促进。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打造教育党建示范品牌。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监管、督察力度。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压实隶属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高质量落实巡视巡察工作整改要求,推动党建引领迈上新高度。

  (二)落实高质量的规划引领。擘画高质量高颜值教育发展蓝图,出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行动方案,发布《光明区教育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2021年-2025年)》。

  (三)推动高品质的学位建设。新改扩建中小学6所,推进高中园建设,新增义务教育学位数为7260个,高中学位2100个。推进国际化学校建设。新建公办幼儿园3所,新增公办学前教育学位1080个。推进中山大学·深圳建设和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建设。

  (四)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改善幼儿园软硬件设施设备条件,为幼儿创设健康有益的活动环境。成立幼教集团,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提升学前教育质量。

  (五)深化义务教育深层次改革。探索小班化、走班化教学,引进优质资源举办长圳片区保障房配套学校,推行集团化办学模式,推行“万节名课”锻造行动,促进学校发展。

  (六)推动高中教育特色化创优。统筹推进高中特色项目、特色学校建设,在招生、师资等方面支持新建高中特色发展,让新办高中起步迈进全市最优。

  (七)打造高品质师资梯队。持续引进名校长、名师、优秀应届毕业生。实施新教师培训、薪火·PICK UP名师工程等,构建新入职教师、学科教师、德育队伍、管理干部、校长专业化发展的梯队培养体系。加大民办学校教师培训力度。

  (八)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聚焦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注重通过项目活动、亲身体验等形式拓展各种教与学方式,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索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方法,加快研究适应新高考新中考,做好2021年中高考备考工作。

  (九)推动教育科研高品位推进。启动“光明少年科学院”和“光明少年文学院”建设项目。打造中小学生科创节、少年科学院等一批科技教育品牌。以课题为抓手,强化科研骨干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适应光明“科技·生态·幸福”教育的高素质科研队伍。

  (十)助推学生综合素养全面提升。出台美育、体育、科技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区、市、省、全国艺体特色项目和特色学校建设。强化艺术体育教学质量检测,积极探索艺术、体育课程评价改革。开展阅读节、体育节、艺术节等丰富多样的竞赛活动,加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

  (十一)打造平安校园。强化责任担当,切实做好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落细落实校园防控各项措施。深入开展校园安全“飞行”检查专项行动,加强校园周边治安、食品卫生等方面的排查整治工作,完善学校安全防范工作机制。加大预防溺水、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预防毒品、反恐防暴、反诈防骗、校园欺凌等安全教育。完善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提升学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积极推进校园“智慧安防”建设。

分享到:
footer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