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Baidu
map

首页 > 信息公开 > 五公开专栏 > 结果公开 > 工作计划及总结

光明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2021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日期:2021年 11月 19日    信息来源: 深圳市光明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字号:

  2021年,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区依法治区办正确指导下,光明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围绕法治政府建设总目标,始终把依法行政贯穿于工作始终,全力推进全局各项法治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2021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结

  (一)紧紧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法治理论学习。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是积极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的专题学习方式,学习《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并通过交流发言,加强对依法治国理论的理解,强调法治思维与业务工作的融合。二是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系列学习活动。紧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法典》等法律知识;组织开展全区数据安全普法专题宣贯会、信息安全专题培训会,对全区各街道、部委办、人大、政协、区直单位宣讲《数据安全法》《网络安全法》《密码法》等法律法规,牢固信息安全员法治意识,增强工作人员责任感与使命感;联合区委网信办,共同开展全区上半年网络与信息安全现场检查工作,对全区各单位进行现场检查和讲解培训,提高各单位工作人员网络安全实操水平,督促各单位建立网络安全管理机制及应急预案,共同保障全区网络与信息安全。

  (二)紧紧围绕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求,推动各项法治工作贯彻落实。一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市2021年工作要点,积极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先行示范城市,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和归档制度,在区政府网站建设“重大行政决策信息发布与公众参与平台”专题,发布《深圳市光明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光明区2021年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及听证事项目录的通知》,落实重大决策预公开制度,2021年共发布6条重大行政决策征求意见稿。二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疫情防控,落实疫情防控有关文件精神。在政府网站开设疫情防控专题,保障相关防疫政策公开,及时公示疫苗接种信息。用好民声云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对民生疫情态势整体概况、重点诉求分析形成数据报告,供领导决策。三是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高度重视法治工作,对法治建设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各项工作在法治化轨道上有序运行。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2021年开展“三会一课”26次,其中召开党员大会3次,支委会12次,主题党日11次,志愿服务活动3次,党组书记讲授专题党课2次。

  (三)加强业务领域统筹力度,完善制度建设。一是印发《光明区政府网站建设与管理工作规程》,规范政府网站工作架构,明确政府网站信息发布工作原则、信息公开保密审查要求、安全管理要求以及通报制度的实施方式;二是修订《光明区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规程(试行)》,以区政府办公室名义正式印发,在制度上规范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流程;三是印发《光明区民声云管理办法(试行)》,在机制上规范处理民生诉求事项的程序、时限、处置标准及议事协调办法;四是联合区发展和改革局、区财政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项目审核工作的通知》,推进电子政务项目集约化建设、信息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强化数据治理,促进业务协同;五是印发《光明区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管理办法(试行)》,规范政务数据资源共享流程,加快推动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六是印发《光明区“智慧光明”项目流程管理办法汇编》,加强“智慧光明”项目设计、审核、建设、变更和验收等全生命周期全流程管理,为智慧光明建设提供顶层设计和有力的制度支撑。

  (四)聚焦法治政府建设,优化政务服务实现率先突破。一是依法简化行政审批程序,率先推出“秒报秒批秒证”服务。通过加强系统对接和数据共享,打通区“秒批”系统和市电子证照系统联系,率先推出“秒报秒批秒证”一体化服务。在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指导下,加快“秒批”“无感申办”、不见面审批、区内通办等服务事项建设,已累计实现“秒批”110项,“无感申办”180项,不见面审批299项,区内通办246项,“一件事”导办212项,“一件事一次办”200项。积极推动电子证照共享应用建设,开通电子证照183种,关联电子证照事项570项,电子证照用证总量达238086次。二是率先推出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建立服务评价、实时上报、差评回访、整改反馈的全流程闭环工作机制,线上线下全面融合,实现了政务服务事项、评价对象、评价渠道三个全覆盖,全区共产生“好差评”主动评价82724笔,主动好评率为99.9%,助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三是创新推出“精准智享”改革,分类施策助力主动服务。梳理政府补贴事项,精准匹配人口数据,通过系统自动比对,确认是否符合申请条件,作出基于5G消息的精准推送,达到申请人不用主动申报,就能直接享受政策的目标。推出包括深圳市在园儿童健康成长补贴、民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位补贴发放、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等12个“精准智享”服务事项。四是探索“科学城人才信用办”,高效服务厚植人才优势。打通市、区人才政策,探索建立科学城人才白名单制度,设立区大厅人才服务专窗,提供280余项“科学城人才信用办服务”。五是推进跨省通办,便捷异地服务。与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签订《光明-播州“跨省通办”政务服务战略合作协议》,梳理出光明区92项、播州区67项事项实现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有效解决两地群众异地办事“多地跑”“往返跑”问题,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体验。六是建设“民声云”民声诉求机制,整合市12345政务热线、政务网站留言等5大民声渠道,实现民声诉求“接得快”;梳理民声诉求事项分级分类标准1087项,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明确每一项民生事项的处置责任单位,实现民声诉求“分得准”;建立民声云管理办法,落实首办责任、主题联办、主动领办机制,实现民声诉求“办得实”,2021年1-10月共受理民声事件27281宗,平均办结时长为9.79天。

  (五)贯彻落实信息公开条例,增强政务公开实效。一是推进政务公开专区全覆盖工作,打造基层政务公开“三专”体系,在街道政务服务大厅内设置政务公开专区、专窗,配备政务公开咨询专员,把智能搜索平台、智能机器人工具、业务办理指南视频资料等信息化工具平推到街道层级,组织好各领域的咨询业务培训,不断改进基层政务服务工作方式,为企业、群众提供“一站式”的政务公开咨询服务。二是依法依规做好依申请公开工作。修订完善《光明区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规程(试行)》,补充信息处理费的收费标准内容,同时结合近两年实践,进一步明确依申请公开答复文书要素、征求第三方意见程序、备案存档材料等工作要求。利用好各类培训资料,组织全区业务人员线上学习依申请公开的办理业务,结合常见疑问点,场景化编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办理应知应会17问》,强化各单位办理依申请公开的规范性。2021年至今共受理164宗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同比增长356%,已办结87宗。三是提升区政府网站建设管理水平。完成区政府网站互动交流、专题专栏集约迁移,新建科学城之声新闻发布厅、光明区文体设施、我为群众办实事等7个专题专栏,发布信息18299条。四是加强政策解读及在线访谈工作。今年以来共发布9篇区规范性文件,对全区13个重要文件进行全面解读,并发布在线访谈19期,促进政府与公众的有效沟通和交流。

  二、存在问题

  一是法治学习仍需加强,法律专业知识学习形式较为单一、普法宣传频次、范围有待提高。二是仍需进一步聚焦便民惠企,依法推进“放管服”改革。三是仍需进一步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新突破。

  三、2022年工作计划

  2022年,我局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严格按照法治政府建设的工作要求,继续坚持法治思维,依法推进政务服务改革,加大督查力度,全面完成法治政府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一是大力推动法治培训教育,提高局内学法频次,不断巩固法治培训成果,筑牢安全防线。二是推进政务服务统一品牌形象、统一管理规范、统一服务标准,选取一至两个基础较好、积极性较高、较为典型的街道及社区打造示范大厅,以点带面,实现“一站式”服务在6个街道、31个社区的全覆盖。三是扩大“秒报”“秒批”“秒证”一体化服务范围,15%以上的事项实现“秒批”,20%以上的事项实现“秒报”,探索备案外事项实现“秒证”。打造无实体卡证城区,进一步加强电子证照应用推广,电子证照关联率及应用率达70%以上。探索“跨区域通办”办理模式,建立联办机制,增加联办地区。四是持续提升数据化、信息化水平,打造“掌上办”“网上办”政务服务新体验。打造市民掌上办事总入口,全面拓展“i深圳”光明门户服务范围,实现与群众和企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全覆盖。将“5G消息”应用于政务服务场景,让“指尖办”更便利。梳理“精准智享”高频民生事项,增加更多事项实现政府主动服务。全面梳理服务事项管理流程,对事项及各种要素的设定和调整,实行分级分类动态管理。

  深圳市光明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2021年11月19日


分享到:
footer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