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Baidu
map

首页 > 信息公开 > 五公开专栏 > 结果公开 > 工作计划及总结

深圳市光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关于报送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思路的报告

日期:2022年 02月 18日    信息来源: 光明区

字号:

  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我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严格对照区党代会及区政府提出的工作目标,光明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紧紧围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高质量高颜值城区目标,以绣花功夫管理城市,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和城市颜值,全力打造高质量高颜值城区。现将2021年工作开展情况和2022年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2021年主要工作成效

  (一)重点片区风貌管控展新颜。实施重点片区风貌管控和品质提升,首创高颜值城市景观建设标准指引和负面清单,推行城市设计和建筑方案分类审查,划定重点区域,打造重点项目。楼村北片区全域景观提升工程与科学城大装置区及周边产业实现无缝对接;虹桥公园(二期)、凤凰公园及周边道路全域景观提升,助推虹桥公园不断“出圈”,保持网红打卡热度;科农路及凤凰片区全域景观提升工程助力凤凰城圆满收官;东明大道全域景观和明湖公园(二期)建设,增强国际汽车城片区营商环境承载力;重塑大外环高速东长路出入口、龙大高速楼村出入口、南光高速北环大道出入口等3个重点门户区景观节点,绘就全域景观新画卷。

  (二)“公园生态圈”串联互通添魅力。以《光明区公园建设发展专项规划研究》为纲领,在全面管好用好原有260个公园基础上,建成凤凰公园、百草园等19个公园,全区公园总数达279个。以绿道、碧道、慢行系统、空中廊桥为轴带,串联虹桥公园、大顶岭绿道、大雁山森林公园、凤凰公园、新城公园等公园群,完成大顶岭精品绿道提升6.8公里,推动光明区自然风光从“星罗棋布”到“串珠成链”。精心打造公常路、东明大道、华裕路等一类品质大道17公里,打造城区主干道一级花园路口10个,形成全域绿化景观网。新建全区首个大雁山公园自然教育中心,围绕低碳、环保理念设计“丛林之上”展园,在秋季簕杜鹃花展中荣获大金奖。进一步丰富公园文化内涵,虹桥公园、大顶岭绿道沿线配建书吧、咖啡吧和休憩点,虹桥公园自开放以来,共接待游客约147万,入选2021年春节期间全国十大热门景点,并在“世界建筑节·中国”评选中荣获“年度最佳景观设计大奖”。

  (三)重大设施建设扎实推进迎突破。光明能源生态园前期工作全面完成,重大行政决策流程顺利实施,“邻避”风险有效防范化解,形成选址公示以来咨询答疑、意见投诉、负面舆情、信访案件、群体性事件“五个0”良好态势。秉持“国际一流,国内领先”原则高标准推进光明环境园建设,项目实现合法动工,桩基等工程建设任务超额完成,设备采购工作有序开展,正以2022年建成投运为目标全速推进。

  (四)垃圾分类逆势破局谱新篇。建立健全上下贯通、衔接有序的指挥调度机制和权责明晰、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提升改造全区住宅区1064个集中分类投放点,组织开展“百分百行动”、“环保百公里、垃圾减量行”、激励评选等系列宣教活动,形成了多元共治、全民参与的垃圾分类新格局。垃圾分类实现12类场所100%覆盖,分流分类量100%提升,厨余垃圾分出率100%达标,收集、运输、处理全流程100%闭环。6个社区获评“百优社区”,薯田埔、圳美社区跻身全市前20名,垃圾分类多年垫底局面逆势突围至全市前列。

  (五)城市管理精准精细更高效。建立健全全区清扫保洁、园林绿化、市容秩序管理标准体系,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建立指导单价体系,在全市率先出台城市管理行业非刚性支出单价标准,制定时花、国旗、安保等18项指导单价,确保有价可循。规范行业准入体系,制定管养业务招标模板和合同范本,严格准入门槛,确保服务质量。打造统一管理体系,建立源头管控-方法创新-制度建设-执法保障四环并行的闭环管理措施,深入推进“环境长”和“清洁日”机制,确保行业监管。2021年我区环境卫生指数测评排名位上升2位,居于全市前列,园林绿化建设管养水平持续位列全市第一梯队。

  (六)美丽街区提质升级更温情。在城中村综合治理三年行动基础上,光明区率先从“全优”向“三宜”(宜居宜业宜游)主动衔接,新湖街道新羌特色城中村成为我市“宜居街区”样板。积极推进城中村物业管理全覆盖,并纳入“智慧城管”平台全过程监管,智慧城管立案累计34.5万宗。谋划启动街道“城管业务一体化”试点。对标国际一流城市,突出光明科学与活力特色,统筹推进“三宜街区”创建,谋划“三宜街区”打造标准和规范,让“三宜”愿景即将成为“实景呈现”。

  (七)执法效能在变局中开新局。全面推进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全市率先出台会商、联动协调、线索移交、培训管理等配套制度,为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提供制度保障。组建“五化”建设督察队伍,全市率先打造队伍正规化建设示范点,并在市首次综合行政执法考评中斩获第一。今年以来,城管系统行政执法立案3333宗,案件数同比增长52.1%,人均办案量居全市前列,结案率100%,连续四年案卷评查均为满分卷,连续八年无行政诉讼和复议案件,执法考核排名连续多年位居全市前列。

  二、2022年工作思路

  2022年,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管理工作系列重要论述精神,抢抓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实施综合改革试点重大历史机遇,继续聚焦高质量高颜值,编制公园城市规划“一张图”,持续推进“两园”建设,全面启动“三宜街区”创建,搭建园林、道路、环卫、照明四大管养质量评价体系,念好高、统、细、精、品、新“六字诀”,扎实推进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

  (一)在“高”上做文章,全域提升城市颜值和内涵。

  一是打造高颜值片区。加速推动科学城大装置区周边等6大片区高颜值项目建设。开展光明区山水连城项目策划,打通茅洲河、大顶岭、五指耙等各大片区生态廊道,连线成片实现全域景观。重点以城市家具升级、环卫设施短板、景观照明提升、“三宜街区”打造为主攻方向,打造白鸽陂、阿婆髻等一批森林公园。二是打造高品质生活。启动“三宜街区”创建工作,加强城中村软环境建设,切实提升城中村生活品质。三是营造高水准体验。完善公园休闲配套设施,统一标识标牌,增设公厕、书吧、驿站等公益性服务设施,完善轻餐饮等商业性服务设施,广泛植入儿童友好型设施,实现推门就是美好生活场景,打造全龄友好公园生活生态圈。

  (二)在“统”上找突破,精准提升城市景观风貌管控水平。

  一是系统规划。逐步完善绿地系统、城市照明、慢行系统、户外广告等规划体系,塑造安全、美观、舒适的城市环境。二是统筹管理。在加强行业管理的基础上,重点从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容秩序等领域,对项目是否符合建设标准和行业规范进行统筹管理,提出行业指导意见。三是统一标准。制定公园、道路、环卫、照明等管养质量评价体系,日常管养做到“规范化要求+科学性指导+标准化考核”。坚持统一管理、方法、标准、程序,逐步实现全区景观一体化。

  (三)在“细”上下功夫,系统提升城市空间视觉品质。

  一是细化责任分工。清单式梳理市容市貌、绿化管理、垃圾分类、清扫保洁、项目管理等工作内容,分类、分区域、分场所严格细化责任分工,明确问题点位、推进难点、推进时间、整改措施,确保全方位提升城市环境品质。二是细化项目清单。结合“十四五”规划,以园林绿化、环卫设施、景观照明、“三宜街区”四类项目为支撑,实施“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综合环境提升。三是在细微处下功夫。对已经建成的景观区域,全面梳理城市家具、建筑立面、沿街绿化、招牌广告、灯光设施、景观小品等空间元素,完善配套管理机制,提升城市景观设计和建设能力。对老旧区域的痛点、堵点和盲点,利用现有空间进行改造提升。

  (四)在“精”上想办法,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是打造精品项目。统筹生态宜居和科学开放两个支点,以项目为支撑,打造白鸽陂、阿婆髻等一批精品公园;打造光明环境园、光明能源生态园等一批精品项目;迈瑞周边、大顶岭城市看台等一批精品景观节点,加快提升城市品质形象。二是提升精细化管理。启动公园、环卫设施、照明标准质量评价体系搭建工作,2022年完成标准质量体系主体框架搭建工作。三是开展精准执法。聚焦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理顺执法体制机制。在城管执法事权下放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市、区、街道三级城管执法运行体制,有效整合系统内部管理资源,明确职责边界,调整执法思路,改变执法方式,合理充实配置一线执法人员。

  (五)在“品”上花心思,持续提升城市认同感美誉度。

  一是设计要有品位。以高质量高颜值为总体目标,坚持美观性与实用性相统一,重点研究片区和建筑的天际线、城市色彩、景观照明、建筑立面等重点要素进行设计管控,塑造城市形象。二是施工要有品质。严格把关选材用料。按照选材用料要优等,花色样式要优美、工艺技术要优先的原则,严格把关石材、苗木、涂料等材料质量。严格把控工程质量。落实项目施工主体责任,以合同明确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工作责任,管理要严格,履约要严明,处罚要严厉。三是成果要有品相。紧抓“大环卫、大园林、大市容”基本业务,切实消除环境卫生死角,确保垃圾收集及时、日产日清,保持良好卫生状况。做好公园绿道及主干道道路绿化景观工作,确保全年常绿,四季有花,保持精致的景观容貌。做好辖区市容秩序,集中整治影响市容环境行为,维持整洁有序市容环境。

  (六)在“新”上拓思路,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

  一是观念要更新。坚持“服务至上、精益求精”城管核心理念,跳出自满思维,努力将人民“眼中的城管”打造成“心中的城管”。二是形式要创新。围绕中央、省、市、区工作部署,同推动重点工作和攻坚行动结合起来,与抓好党建工作、队伍建设、职责调整等紧密结合,使城管干部队伍思想更坚定、业务更精通、作风更过硬、精神更振奋、活力更充沛。三是内容上要革新。结合城管工作实际,探索工作新模式、新方法,坚持建管结合,优化城管执法环境,实现执法重心下移,构建管理、执法、服务“三位一体”工作格局。

  特此报告。

深圳市光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2022年2月18日

分享到:
footer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