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区纪委监委
【南粤优美家风】马应彪:爱国家风代代相传润无声
日期: 2016年 05月 27日    信息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
分享到:

【南粤优美家风】马应彪:爱国家风代代相传润无声

来源:南粤清风网

  马应彪(1861-1944),广东香山县沙涌乡(今中山南区)人。20岁辗转到澳洲谋生,后来受到孙中山先生影响,抱着“实业救国”之心回国。1900年集资2.5万元在香港开设先施百货商店。

  马应彪的家风渊源可从南宋初年算起,他们的祖先都是家国一体。爱国爱家是流淌在他们身体里的血液。他自己也身体力行,白手起家,在国难当头之时,以国家为重,为自己的一生、为后世之人写下了爱国爱家的精彩华章。

  爱国家风源远流长

  南宋初年,金人来犯,马应彪的一世祖马直北与岳飞一道上书朝廷,希望能够积极抗金,迎回被掳的二帝,却遭秦桧迫害。

  马应彪的五世祖南宝是马直北的第五代孙。当宋朝遭遇元军进犯,节节败退,马南宝听说宋帝逃难至自家附近,马上献粮千石,支持宋军。宋朝灭亡后,张世杰、马南宝等人还试图在新会一带举兵反元,但以失败告终。如今,在沙涌的入口处仍能看到一座“宋帝遗迹”、“侍郎故里”的牌坊。该牌坊立于1919年,是乡亲为纪念马南宝而建的。

  实业救国 支援革命

  1892年,马应彪到香港为自己的“金山庄”探路,他的一生因为此行而改变。在路上,马应彪偶遇一位早已结识多年却并未深交的老乡,此人正是孙中山。

  一路上,孙中山侃侃而谈,他说:“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力,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行。此四事者,富强之大径,治国之本也。”孙中山告诉他必须实业救国。一席话说得马应彪思想变得无比清晰。临别之际,他对孙中山说:“以后但凡有用得着我的地方,尽管开口。”

  此后,他加入孙中山创立的兴中会,并在同盟会成立的时候,专管起义急用的军需。而这些军需,很多需要马应彪自掏腰包。往往是看到孙中山一张纸条,马应彪就毫不迟疑地从自己公司支出数百元交给来人带走。

  从1906年到1911年武昌起义,同盟会发动多次起义,其中经费,很多都是通过马应彪设立的两个“金山庄”到达革命者手中。

  兴教育 办女学

  在马应彪的观念里,男女是平等的,他除了兴办实业,也特别注重教育,特别是女性教育。

  他在家乡修建的沙涌幼稚园,今天仍是当地最好的幼儿园,他还一反重男轻女思想,修建沙涌女子学校,并在香山县城修建了世光女校,是多所女子学校、女子师范的校董。

  马应彪去世后,其子女继承其遗志,继续维护修缮其生前捐建的学校、公园等众多公益设施,这些设施现在大多完好如初。(刘秀莲口述,杨彦华撰稿,康达蕴、胡慧整理)

  • 转载来源:
  • 转载时间:2024-07-04
  • 转载地址:

相关政策法规/解读

footer
Baidu
map
Baidu
map